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20多年了,苏-47被抬出“棺材板”,俄罗斯的创新乏力了吗

2023-11-26 12:20:08 :99

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20多年了,苏-47被抬出“棺材板”,俄罗斯的创新乏力了吗

大家好,苏47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苏47和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

在五代机的摸索中,走在最前沿的航空公司可没有山寨对象供参考,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理解的先进理念进行研发探索。“金雕”战机就是苏霍伊五代机研发中的第一款验证机,他主要是对俄罗斯的复合材料、前掠翼带来的高机动性技术、电传操控系统、以及后视雷达进行验证,或白了苏47“金雕”只是一架技术验证机,是用来积累数据的小白鼠。但差一点就被俄空军选择为下一代战机,只是最后俄罗斯空军还是觉得F22的理念更适合未来空战,承认苏47点歪了科技树,于是放弃转而重新研发T50

美苏争霸时期,在武器各个研发领域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差距并不明显。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继承了绝大部分遗产,因此在五代机(美国称四代机)最初的竞争中并不落后。

苏霍伊从1997年首飞的S-37(Su-47的试验机),他的出现吸引了世界军迷的目标,其独特的外形也积累了大批粉丝,特别在中国倍受关注和欢迎。俄罗斯战机的传统非常注重狗斗性能和电子压制,这些在S-37验证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验证了俄罗斯在未来战斗机多功能性领域(空战、对地打击)、超级机动性、隐身性、短距起降技术、最新复合材料、以及后视雷达(苏47发动机两侧两个圆锥,比较长的一个就是后视雷达,短的一个是减速伞包)等方面技术。他走了和F22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很多性能方面也领先于F22,但从对未来空战作战理念上应该与美国F22有着差距,这也是被俄罗斯放弃的根本原因!

苏47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前掠翼,其独特的采用了前、中、尾3对机翼,给飞机整体升力系数带来了加成,还降低了机翼的曲折载荷,降低了机动是的诱导阻力,带来的效果就是超强的机动能力,超强的狗斗能力。

而且大展弦比机翼、升力大的优点还增大了航程、实现短距起降等好处,这些都在苏47上得到了验证。

当然苏47的一个亮点就是试验了后视雷达,尾部发动机两侧比较长的一个圆锥内就装着一个小型的后视雷达,为苏47带来了真正意义的越肩攻击能力,这是其他战机不具备的。

此外,苏47的气动设计也考虑减小正面雷达波的反射面积,他同样有着内置弹仓,在腹部中央位置,但是仅仅只能装载2枚导弹,从这方面来说俄罗斯当年已经开始考虑隐身问题,当然与F22的隐身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美国其实也进行过类似的规划研究,不过终究后来不了了之,由此可见这种技术在美国看来并不可取。

综合来说:从技术研发上来说,苏47也达到了苏霍伊最初的既定设计目标的,也算是一款成功的战机,特别在机动性方面是强于美国F-22A“猛禽”战机的,在在其他某些性能方面也超过了F22的性能。但是在对未来空战理念的理解上,苏47输给了F22,这是最致命的,俄罗斯放弃苏47转而研发参考F22性能参数的T50,说明俄罗斯自己也承认在未来战斗机研发方面点歪了科技树,这要是在苏联时代恐怕并不算大问题,但是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致命的问题了!

20多年了,苏-47被抬出“棺材板”,俄罗斯的创新乏力了吗

最近在茹科夫斯基举行的莫斯科航展(MAKS-2019)上,俄罗斯又把沉寂多年的苏-47“金雕”战斗机(原设计代号:S-32、S-37)拉出来,搞了一把静态展示,又勾起了无数人多年前那些个相当科幻的回忆。其实对于这个事儿大可不必过分解读,航空大国在航展上展示自己过去的技术成就、成果作品再正常不过,而苏-47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即使今天看来仍有其“技术验证”的意义。至于说这个是俄罗斯缺乏创新,未免有些脑补过度了。如果按照题目的说法,那么美国1981年搞的X-29“前掠翼试验机”,也算得上是在德国二战遗产Ju-287前掠翼飞机和苏联1947年LL-3前掠翼试验机的基础上“拾人牙慧”了。

▲2019年莫斯科航展上,被拉出来“遛弯”的苏-47“金雕”战斗机

苏-47“金雕”的前世今生

实际上,苏霍伊设计局搞出的“鸭式前掠翼”技术方案是一个当初竞争苏联空军“I-90项目”失败的作品,只不过在失败后并没有被完全放弃而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美苏争霸开始进入白热化,在全方位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航空领域自然不例外。到了八十年代初期,苏-27、米格-29等四代机(当时苏联划代标准)已经基本定型,但是苏联仍然在1981年正式启动“I-90项目”,以图与美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1980年,美国从ATAS计划演变为ATF项目,后来产生了F-22战机)相抗衡。

▲美国格鲁门公司1984年首飞的X-29前掠翼试验机

为了争夺苏联空军的I-90项目,当时人才济济的苏霍伊、米格和雅科夫列夫三大设计局参与了方案竞争。当时苏霍伊拿出了“双发鸭式前掠翼方案”;米格拿出了“双发鸭式常规布局方案”;而雅科夫列夫拿出了“在今天看来最具四代机(苏:五代机)隐身外形特征”的“单发隐身鸭式布局”方案。

▲当年雅科夫列夫设计局拿出的“鸭翼隐身战斗机”方案,是不是很眼熟?

最终,雅科夫列夫的“隐身外形”战斗机方案因为采用单发设计,不符合苏联空军的项目要求;而苏霍伊设计局的“鸭式前掠翼”方案则因为技术风险过高,也未被采纳,米格设计局方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1983年,米格设计局获得苏联航空工业部和空军的授权,开始俄标五代机的总体研制,期间通过对标美国ATF项目的相关信息和情报,I-90项目被分解为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和LFI(轻型前线战斗机)两个计划,两个项目计划均由米格设计局负责,其中MFI计划的基本技术要求与美国ATF近似,后来产出了各位非常熟悉的“米格1.42/1.44”。从当时的方案设计来看,米格1.44似乎才是最没有“创意”的那一个。

▲米格 1.44 “五代”战斗机

苏霍伊设计局的“前掠翼方案”竞争失败,但是该局并没有放弃。另外该方案虽然技术风险很高,但作为储备技术研究仍然很有吸引力,特别是美国的X-29前掠翼飞机计划此时仍在持续中。于是乎,在1983年米格设计局全面赢得新一代战机项目方案竞标之后,苏霍伊仍然获得了特别授权,继续研究发展其前掠翼飞机方案,但只能作为一种优先级很低的技术验证机来研制,局内研究代号“S-22”,后来在1986年苏霍伊决定以“前掠翼技术”为基础,结合新的武器系统和隐身设计重新设计五代机,此时新方案的设计代号被称为“S-32”。从这个角度看,苏-47的前身在当时是在“缺乏资金、国家有限支持”的条件下,依靠苏霍伊设计局自身的力量持续下来的,这与“皇太子”米格1.42项目的研制条件有天壤之别。1989年米格设计局完成了“技术验证机-米格1.44”的全部图纸,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而苏霍伊设计局在1988年也完成了S-32的全部初步设计,预计原型机在1991年首飞。截止到此时,无论是米格1.44还是苏霍伊S-32,其研制进度都不比美国对手慢多少,美国ATF项目也是在1991年完成试飞验证,YF-22打败YF-23战斗机获胜。

▲美国诺斯罗普公司与YF-22竞争ATF项目的YF-23隐身战斗机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1991年苏联解体,无论是米格还是苏霍伊都遭到重创,就像许多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许多“未竞事业”一样,继承者俄罗斯的航空技术发展也陷入长期的停滞和混乱。只不过苏霍伊依靠“侧卫”家族不俗的出口业绩,获取资金的情况要好于米格设计局,因此S-32获得了更长远的发展。1997年,已经改名为S-37的“金雕”首飞成功,其独特的前掠翼三翼面布局,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眼球,只是最终结局与米格1.44好不了多少。

▲2007年莫斯科航展中展出的苏-47“金雕”模型

苏-47存在的意义

前文我们已经絮絮叨叨说了不少苏-47诞生的经过,那么其作为一款技术验证机(虽然后来苏霍伊有心将其扶上正宫宝座)到底有些什么意义呢?

▲苏-47示意图

1、验证了三翼面前掠翼布局的气动优越性,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三翼面前掠翼”战斗机(X-29为两翼面前掠翼),其前掠翼的优点大家可能已经看了很多,诸如“临界迎角大、不易失速、气动阻力小、升阻比高、兼顾超音速和亚音速性能、具备抗尾旋特性”等。

▲苏系家族齐飞

2、三翼面前掠翼战机的种种优点,归结到最后就是加强了战机的机动性和敏捷性,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气动弹性发散带来的“材料选择难题”、大过载机动条件下机翼结构强度问题、多舵面同向转动和差动协调控制带来的多余度数字电传操作系统研制需求。

▲苏-47当初使用了米格-31上的D-30F6发动机,实在等不到AL-41F了

总之,为了在保持三翼面前掠翼布局优越性的同时,克服其存在的缺陷和困难,苏联/俄罗斯在气动力学、复合材料、机翼敷层工艺、电传飞控等领域的巨大投入没有白花,很多技术都对后来的战机研制有巨大影响。虽然最终苏-47让路给了“美国思路的”扁平化苏-57,但是“金雕”的技术储备和科研成果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

被称作F-22真正的对手,苏-47“金雕”为何仅生产一架便再无下文

处女杀手S-37?

当年在在五代机的摸索中,S-37的确是走在最前面的。每一个航空公司都会对自己的某些理念加以实相化。“金雕”战机就是苏霍伊五代战机研发中的第一款验证机(注意是验证机),它只是对某些技术(俄罗斯复合材料和电传操纵系统)的实验性平台。大白话说来就是积累数据的小白鼠。后来这架飞机被正式命名为Su-47。

从型号分配看来,俄罗斯军方确实有一段时间打算使用这款战机,Su-47和最终购买的Su-57是有接替关系的。

2002年5月,作为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主要研发商,苏霍伊从S-37(Su-47的试验机)时代就开始不断积累适合俄空军的五代机类型。这一系列的参数对标包括:性能不能低于美国F-22;多功能性(空战、对地打击);超级机动性;隐身性;短距起降技术等。

美国X-29前掠翼验证机

W君之前的问答里说过:俄派战斗机注重电子压制和“狗斗”技术的机动性。这种思路下Su-47体现的是非常完美的,独有的前掠翼设计使“金雕”在亚音速时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非常快速的改变仰角和飞行路径,并且可以在所有的仰角下发射武器;即使在超音速时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机动性。前掠翼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失速状态的“延迟反应”,这一点上Su-47可以做到更低的最小空速转向率,使发射导弹的转向率大幅提升。

同时,高升阻比也可以用来获得更短的起降距离(不考虑矢量喷口,仅仅是机体设计就可获得)。

很遗憾,俄罗斯空军最后选择了同为苏霍伊公司设计的T-50作为俄罗斯下一代的主力战机。在没有战争的年代中,一款武器能否成为主力战机,完全是高层做出的决定为主。

综上,“金雕”在参数上是略逊于F-22的(隐身和雷达技术),其串联式的三翼布局(鸭翼、主翼、尾翼)、以及前掠翼的设计在五代机中也是开创性的,最后的尾部长短不一的突出物也是一个影响外观的“特点”,左边是向后雷达,用于对来袭导弹的越肩摧毁;右边是减速伞,这是对强迫症患者(处女座)极大的挑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不符合美学的战机绝对不是优秀战机!

文章分享结束,苏47和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早年俄罗斯的苏47金雕,到底是“怀才不遇”还是“空有其名”?20多年了,苏-47被抬出“棺材板”,俄罗斯的创新乏力了吗

本文编辑:admin
苏47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威海上格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07704号

Thanks for visiting my site.